开云电竞注册:“变革破局 共生共赢——2025中国新能源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论坛”成功召开

作者:开云电竞注册    

开云体育官网:

  2025年11月19日,由《中国经营报》主办的“变革破局共生共赢——2025中、智能制造等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企业高层,围绕行业当前面临的“内卷”竞争、技术创新、ESG(环境、社会和治理)实践与产业协同等核心议题展开深度探讨。

  在“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全球能源转型加速的背景下,与会嘉宾一致认为,中产业正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从“单点竞争”走向“生态共建”,技术创新、绿色发展与国际合作将成为未来发展的关键动力。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论坛上指出,“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产业高质量发展亦然。

  陈雳认为,当前新能源产业出现的周期性调整,是行业从爆发式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过程。

  “内卷并非终点,而是从量变到质变的必经过程,更是行业走向成熟的标志。”陈雳强调,与2016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本轮产业的内部调整更多是市场深层次原因所致,这将倒逼企业加强成本管控和研发技术,推动产业实现更深层次的转型升级。

  帝科股份应用技术与市场副总裁南亚雄直言,光伏行业陷入困局的关键点在于创新未能得到一定效果保护。

  “当领先企业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形成技术知识与知识产权优势,却被第三方通过其他非法途径直接用,这对光伏乃至整个制造业的长期发展伤害极大。”南亚雄呼吁,行业应该在这一轮光伏“反内卷”过程中觉醒,共同构建尊重和保护的行业生态。

  隆基绿能可持续发展专家汪子阜从价值评估体系的角度分析了行业困境。他指出,光伏行业同质化竞争严重的根源在于行业准入门槛相比来说较低,和产品价值核算体系不够完善。

  “过去企业多关注于降低产品的技术成本,而忽视了原本应纳入考虑的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汪子阜提出,只有全行业按照相对统一的标准将这两类价值要素纳入考量,才能实现更公平的竞争,避免无底线的低价恶性竞争。

  通威股份光伏事业部总裁、能源管理委员会执行主任陈星宇在主题演讲中指出,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接入比例不断攀升,这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带来诸多挑战。“负电价频发是新能源快速地发展的‘必经阶段’,它像电网的‘信号灯’,既反映了消纳压力,也在倒逼、跨区输电等配套设施加速建设。”陈星宇说。

  陈星宇预测,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完善,未来负电价将从“常态频发”转向“偶尔出现”,成为电力市场高效运转的正常信号。在他看来,新能源扩容已是必然趋势,光储协同、绿电直连、虚拟电厂、AI调度等是破局关键。光伏的竞争力,需要的融合才能充分释放,未来5—10年可能在全国范围内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光储平价。

  在氢能领域,武汉中极氢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段晚儿透露,截至2025年7月,中国燃料电池汽车累计销量已达3万辆,系统国产化率超过90%,300kW级系统实现百公里氢耗8kg,续航达到700km。

  “未来3—5年,汽车将通过技术迭代、场景聚焦与政策协同,逐步缩小与燃油车的成本差距,并与纯电动汽车在差异化场景中形成互补格局。”段晚儿表示,在“十五五”中期,交通领域氢能应用有望实现全生命周期成本低于燃油车,燃料电池商用车市场渗透率目标为15%。

  仁新机器人CEO、仁新公司集团执行总裁胡豪杰分享了工业具身智能在新能源制造领域的前沿应用。“传统是工具,而具身智能是‘智能合作伙伴’——我们要替代的是高危、高强度的重复劳动,而非人的价值。”胡豪杰如是说道。

  胡豪杰介绍,仁新通过构建“手眼足脑”协同系统,在光伏支架、储能柜体、风电钢管等中大型工件场景中,已实现焊接、切割等工艺的全程自主作业。其中,“手”依托多层多道焊接工艺库,适应从薄板到厚板的材料差异;“眼”通过3D视觉实现10秒工件建模与焊缝提取;“足”借助SLAM导航在复杂地形中自主移动;“脑”则通过自学习AI引擎动态优化作业策略。

  藏格矿业可持续发展负责人王薇在论坛上分享了企业在ESG实践中的平衡之道。

  “我们需要找到ESG长期可持续发展目标与公司制作经营目标之间的同频共振模式,更好地推动经济、环境、社会、治理各个维度的全面平衡发展。”王薇强调,ESG虽然重要,但只是企业决策的考量因素之一,如果ESG投入对财务表现造成过度冲击,反而会损害利益相关方的权益,这与ESG理念相违背。在具体的ESG实践方面,通过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和多产品线布局等策略,建立了差异化竞争优势。

  王薇介绍,于2019年实现了碳酸锂的量产,产品纯度达到99.6%以上的级要求,并保持了较高毛利率。

  同时,钾、锂、铜三大产品线的战略布局,有效增强了企业抵御周期波动的能力。“这三大产品分属不同板块,具有不一样的行业周期和轮动特征,这种综合配置有效平滑了企业的财务表现。”王薇说道。

  汪子阜表示:“可持续发展常被等同于零碳或绿色低碳。但其本质是实现多方共赢——包括企业与行业、环境与社会、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共赢。”

  汪子阜指出,目前,国内外企业在ESG的关注领域存在很明显差异,海外客户往往格外的重视供应链合规、劳工权益保障等社会领域议题,而国内部分企业则将更多精力放在环境领域。

  汪子阜表示:“实践经验表明,只有全面理解并回应环境和社会议题,才能在企业出海时与海外客户更好地进行对话交流与合作。”

  据王薇透露,2024年藏格矿业首次发布《供应商ESG管理手册》,将ESG要素全面纳入供应商遴选过程。今年6月,藏格矿业作为关键发起方之一,与十余家行业头部企业一同发布了供应链ESG管理倡议(SCSI)。

  王薇表示:“这一倡议的初衷是通过行业头部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整个供应链更加透明,解决当前供应链审核中存在的效率低下、重复审查等问题。”

  在陈雳看来,当前全球新能源贸易环境已发生深刻变化,企业要重新思考“出海”的方向和竞争力。

  陈雳认为,在这个时点“出海”,企业要考虑三个关键问题:首先是找准自身优势领域,避免一窝蜂竞争;其次要具备更高维度的思维,将数字、AI等要素与新能源产品打包输出;最重要的是先练好“内功”,在条件具备充分如成本管控和公司治理达到一定水平后再谋求“出海”。

  胡豪杰从智能制造企业的角度分享了国际化经验。他透露,仁新机器人在国内已与50余家世界500强企业建立合作,复购率超过95%。同时,其在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地设立分支机构,实现技术输出与本地化服务。

  “欧美市场由于缺乏中国这样量大面广的应用场景与数据积累,在工业具身智能的落地速度上已显滞后。”胡豪杰认为,中国丰富的工业场景正成为培育具身智能技术的独特土壤,这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提供了独特优势。

  陈星宇指出,当前全球光伏组件80%来自中国,“中国制造+全球应用”的主流模式仍是最优解。

  “中国制造凭借‘技术硬实力+成本韧性+全链稳供+生态不可复制’,能持续满足全球能源转型需求。”陈星宇介绍,内蒙古基地风光储源网荷一体化项目总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其中风电75万千瓦、光伏25万千瓦,配套新建17万千瓦×4小时储能,电站预计全年可发绿电27亿kWh,每年创造价值5亿元,为未来大规模光伏应用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本。

上一篇:联想服务器助力广发证券营业部机房规范化管理

下一篇:港股_财经_凤凰网